close

   穆斯林婦女撐起創業一片天
  ?——昌吉州以現代文化引領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系列報道之五
  亞心網訊(記者 阿比拜)“頭巾太礙事,所有人都可以揭掉面紗,為什麼我不呢?”記得同事採訪時一位穆斯林婦女這樣說。如今,這句話在新疆穆斯林婦女身上得到深刻體現,記者在昌吉州採訪時發現,有這樣一群穆斯林婦女,她們揭掉面紗,勇敢邁出家門,努力學習知識,創業致富。
  走出家門,打開生活的另一扇窗
  ?淡褐色卷髮、鏤花耳環,一身黑白相間的職業套裙襯托出她苗條的身材,9月12日,記者走進吉木薩爾縣吉木薩爾鎮西門村的帕麗丹金針縫紉廠,第一眼見到帕麗丹·肉孜時,她身上的光彩讓人完全忽略了她嘴唇上的缺陷。
  38歲的帕麗丹·肉孜是一位言語三級殘疾的維吾爾族婦女。
  “這是集縫紉、繡花、褥絮加工裝備為一體的現代化加工廠。前陣子我們又購進刺繡機60多台,褥絮加工機1台,生產車間全部採用電腦版操作技術,在8月底全面投產後,我們又招了80名社會上的閑散婦女和殘疾婦女。”帕麗丹說。
  看著眼前忙碌的女工,還有成堆的產品,讓人完全想不到帕麗丹從前竟然是靠低保過日子。當年,丈夫生病,兒子才一歲半,僅靠低保完全無法維持一家人的正常生活,帕麗丹一咬牙毅然走出家門創業。起初,由於殘疾,她外出務工多半都被人拒之門外,當她一籌莫展時,忽然想到自己還有縫紉這一技之長。此後,她開了一家小店,開始用自己年輕時學的縫紉手藝養家糊口。
  “我需要努力工作,於是我成了本地第一個去銀行貸款的少數民族女性。”回憶起過去,帕麗丹很驕傲。
  在丈夫的支持下,開店的第二年,帕麗丹還完了貸款,還找到了商機——現在的姑娘大多數不會刺繡,嫁妝基本上都是在確定婚期後倉促準備,婚嫁用品市場潛力巨大。同時,帕麗丹想:“我開了第一家店,就可以開第二家,吃低保無工作的婦女還有那麼多,我為什麼不把她們都集中起來一起創業呢?”說乾就乾,無論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婦女,只要是生活困難的,她都伸出援助之手,讓她們通過自己勞動重新找回對生活的自信。
  “現在,我也能對家人理直氣壯地說‘我上班去了’,這種感覺真好!”廠房裡,正在縫紉機前做活兒的馬雪玲笑著說。40歲的馬雪玲以前丈夫不支持她出去工作,也不許她打扮,她只能待在家中。如今,她淡妝素抹,衣著得體,縫紉技藝嫻熟。
  說起自己的變化,她高興地說:“現在丈夫不阻攔我上班了,我還經常跟朋友去做美容、逛街購物,很有成就感。”
  “少數民族婦女邁出家門創業這種觀念上的轉變在帕麗丹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證。”吉木薩爾鎮黨委副書記馬軍說。
  帕麗丹說,在第四屆中國—亞歐博覽會上,她和烏魯木齊的兩個商家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
  現在,帕麗丹的連鎖店遍佈全疆各地,企業生產的靠枕等工藝品已銷往杭州等城市,甚至出口澳洲、瑞典。
  用雙手“繡”出美麗人生
  ?“我學歷不高,以前沒有一技之長,天天在家帶孩子。丈夫整天又無所事事,當時真的不知道生活該怎麼繼續。”9月14日,木壘縣哈薩克民族刺繡文化產業園的回族繡娘丁永秀,撫摸著繡床上的“胡楊繡”半成品感慨萬千地說。
  2007年,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勞動就業管理局開辦首批蘇繡培訓班,全縣有20多位姑娘跟著蘇州來的老師學習刺繡技藝。這種刺繡技藝與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等民族傳統手工刺繡技藝進行了“嫁接”,產品遠銷中亞等地。
  2012年,26歲的丁永秀參加了刺繡培訓班,想為自己找一條不同以往的路。短短一個星期,她就學會了基本技法,開始獨立刺繡。2012年至今,她已完成7件大型繡品,均價20000元。
  “起初是為了給家裡增加收入才學的刺繡,可現在我真的愛上了刺繡。我打算跟老師多學一些技藝後自己出去創業。”丁永秀說。
  丁永秀說:“這世界是由男人和女人組成,女人靠自己的手藝賺錢,腰板挺直了,說話硬氣了,地位也提高了,而且還能帶領周圍的姐妹一起致富,這多好啊!”
  據介紹,木壘縣哈薩克民族刺繡文化產業園有合作社34個,刺繡公司6家,繡娘5400多人,2013年實現刺繡產值1.14億元,刺繡工人年人均收入達1萬元。
  ?  (原標題:昌吉州以現代文化引領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系列報道之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n65rnrb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